記者喻文玟╱台北報導

 日前國際發出警訊,二十年來瑞士冰河面積減少百分之十五,全球暖化日趨嚴重,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謝林(Thomas Schelling)昨天在中央大學演講指出,未來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主要受害者,是比較依賴農業的開發中國家。

 謝林指出,已開發國家像美國、歐洲,已經有能力開發新能源,像是以風力、太陽能取代石油等消耗能源,要讓國際間產生「拘束力」的協議,有共識減少使用消耗性能源,有非常大的困難。

 謝林認為,已開發國家應提出面對溫室效應具體行動,例如拿出一定數量的資源,協助增加能源效率研究,開發新能源,並協助開發中國家使用新能源。

原文轉載自【2006-10-30/聯合報/A14版】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湯瑪斯‧謝林(ThomasSchelling)教授今天在國立中央大學演講說,未來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主要受害者將是比較依賴農業的開發中國家,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應強化能源研究、增加能源使用效率與開發風力與太陽能等新能源,協助開發中國家解決氣候變遷的衝擊。

 謝林是在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演講指出,要讓國際間產生一個有拘束力的協定並立即實施,有實際困難,例如溫室效應在科學數據上有許多不確定性,像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時溫度會上升多少?從一度半到四點五度都有可能,海洋和雲霧扮演的角色也還不清楚。未來衛星可蒐集到更多資料,但目前還不清楚。

 他說,實施京都議定書協約必須搭配的政策、要增加的預算也不清楚;即使清楚,政治上能否通過也是問號。人類歷史上類似規模的共同努力,唯一可比擬的是二次戰後馬歇爾計畫產生的北大西洋公約,公約能達成主要靠較富裕國家拿出資源協助他國解決共同問題。

 謝林指出,對於溫室效應,已開發國家應以具體行動,例如拿出一定數量的資源協助研究增加能源效率,開發新能源,也協助開發中國家增加能源使用效率,顯示已開發國家的關心與承諾。

 中央大學校長李羅權在謝林演講結束時,與他對話指出,台灣已發射過三枚衛星,即時性的收取地球科學資料,也將這些資料與各國分享,中央大學太空遙測研究中心藉由地面接收站,與地球科學院及其他相關的研究者,積極參與相關的研究,善盡國際義務。

 謝林回答觀眾問題時指出,溫室氣體會造成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但不一定會造成農業減產。開發中國家面對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持續成長,改善生活水準,讓人們有較好的基礎可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農產品價格上升,以及其他與大自然變化相關的疾病等問題。

 被問到未來的石油危機與人類前途時,他相信未來仍然樂觀,主要因為科技不斷進步,新的能源會被發現,既有能源會更有效率,農產品生產力會持續提高;人類未來主要的憑藉是人才培育和鼓勵創新,像一九七0年代石油危機過去後,美國政府的能源研究預算減少一半,就不是好現象,未來應當增加。

原文轉載自【2006-10-29/中央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